写在前面的话
这两天整理手机相册,发现这部买了不足半年的手机中已经储存了数以千计的照片,其中大部分是我在旅行时拍摄的风景照。作为一个被前同事评价为【内敛稳重】,但实际上只是不喜社交的人,旅行在过去的二十余年并不是我闲暇时间的第一选择,我还是更喜欢窝在房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不过出国后的这半年,可能也是独自一人的时间太多了吧,就连喜欢宅在房间里的我也开始愿意走出房间,去见识见识不一样的风景。那么,既然已经拍摄了这么多的照片,我为何不将旅行中的故事记录下来,整理为一篇篇游记,让未来的我回顾自己的过去时能有更多的凭依呢?这也就是你能看到【游记】这个系列的契机了。
一
在来到澳大利亚上学前,我就已经知道墨尔本这座城市了。
我最早知道墨尔本是因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作为网球领域的四大公开赛之一,澳网的关注度在国内网球爱好者中是最高的,李娜在这里拿到过一冠一亚,彭帅/谢淑薇的海峡组合也在这里拿到过女双的冠军,我也是借由澳网开始了短暂的网球球迷生涯,认识了德约科维奇、费德勒、纳达尔、穆雷、费雷尔、锦织圭、特松加等男子网球运动员,以及小威廉姆斯、阿扎伦卡、莎拉波娃、A·拉德万斯卡(甚至她们仍然是我心中的女子单打前四名)、科贝尔、大阪直美等女子运动员。后来随着对地理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我也知道了澳大利亚除了墨尔本外,还有堪培拉、悉尼、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珀斯、霍巴特等等这么多城市,也是得益于我的地理知识,我在与其他国家的游客交流时,总能用我对这些国家的了解提升我的第一印象分。然而自从来到澳大利亚上学后,我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我所在的布里斯班市,对于包括墨尔本在内的其他城市,我只知道的也仅限于一些冷冰冰的书本上的知识。2024年7月中旬,随着延期考试的顺利结束,我觉得是时候来一场旅行了,地点,就定在墨尔本好了,让这座我很早就听过名字的城市,成为我探索澳大利亚的第一站吧。
时间:2024.7.18-2024.7.21
预算:5000元人民币 / 1040澳元(2024.7.18汇率:1:4.8)
二
7月18号早上,特意赶了个大早的我从布里斯班机场起飞,在廉价航空犹如鲱鱼罐头般狭窄和拥挤的飞机上忍耐了两个多小时,最终于中午一点落地墨尔本机场。除去位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大陆上最靠南的一座城市,南纬38度的纬度加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特征,使得7月份的墨尔本比我想象中的更要寒冷。其实我已经穿得不算单薄了,但是正好遇到的大风天气还是让我在旅行的第一天晚上就喜提“发烧+鼻塞+咳嗽”的三连击。现在想想有可能是中了新冠,不过好在我的身体足够硬朗,即便是挺着虚弱的身子,也让我在没有药品的情况下足足扛了三天,甚至病情在返程时还能有所好转,不得不说我的身体还算硬朗。
回到正题。关于此次的墨尔本之旅,我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探索墨尔本的城市风光,另一个则是探望我在墨尔本大学读研的本科室友W。W在本科时的学习成绩就很好,曾经连续拿了三年的全额奖学金,大三时还打破过他们专业的历史最高分数,现在他在墨尔本大学的成绩也很有一战之力。我们宿舍三个人的关系一直很不错,这次我选择去墨尔本,也是因为W说他一个人有点寂寞。自从去年11月从上海分别,我们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见过面了,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我打算去和他见一面,顺便也能聊聊各自的近况。只不过我们原计划晚上才要见面,却不得不将见面时间提前到了下午三点。原来是因为直到落地,我才想起来旅馆办理入住登记的时间是在下午四点,现在过去我的床位大概率还没有被整理好,迫不得已,我只能选择先前往W所在的学生公寓,准备将行李箱暂时寄存在他那儿再做打算。
从机场前往墨尔本市区,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乘坐机场大巴,单程票价格为23.9澳元,仅需半个小时便可以直达墨尔本中央火车站,从这里转乘电车,大约20分钟则可以抵达W所在的学生公寓。说起来墨尔本这座城市的交通规划比较奇怪,它的市区有电车运行,并且分为免费区(Zone 1)和收费区(Zone 2),但是如何收费又有着一套复杂的规则:Zone1上车Zone1下车免费,Zone1上车Zone2下车收费,Zone2上车Zone1下车免费,Zone2上车Zone2下车收费,此外还有上车刷卡下车不刷卡或者上下车均刷卡的区别,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理清楚其中的规则;此外没有明显的标志表明所在站点是否为免费区,而站点的指示牌也只是简单画个范围,乘客需要自己去找所在站点的位置,这对于外地游客不是件易事。因此从飞机场坐机场大巴进去市区,一直到三天后坐机场大巴返回飞机场,这期间我每一次乘坐电车都选择在上下车时各刷一次卡,毕竟我宁愿每次花费5.2刀,也不愿意落得个逃票的名声。
和W见上面已经是下午三点了,这家伙,为了校园迎新周的赠送水杯,居然让我在公寓楼下的寒风中等了他半个小时,简直是岂有此理!不过念在好久没有见面的份上,我就原谅他这一回~。考虑到距离饭点还有两个小时,将行李放到他的房间后,我们简单休息了一会儿,便立即前往了墨尔本大学。
三
墨尔本大学这几年的QS排名实在是上涨得有些太快了,2025年的排名甚至超过了北大,在第11名的高位傲视群雄。不过,用W的原话来评价,“让我说自己学校排名比北大还高,简直就是丢死我的脸”,QS排名的水分也确实是有些高。当然,墨大自身的硬实力还是要比其它澳洲学校要强不少,至少我们学校不会让我在第一个学期就同时体验presentation和group assignment,再加上期中期末考试的摧残,一个学期下来绝对会让人掉一层皮。
由于W所在的学生公寓距离墨大的外围建筑不足百米,因此我们仅用了5分钟时间就到达了目的地。说实话,如果不是W告诉我,我实在是难以相信眼前十几层高的写字楼是学校的教学楼。该说不愧是商科楼吗,从外观和内部装潢上看,完全就是一幢金融公司的写字楼的模样,商业气息十足。一楼有商店和咖啡店,还有一些迎新周的集章小活动,三楼往上才有一些教学楼的元素。此外,由于沿着墨尔本市区的主干道,环境比较嘈杂,因此至少当时我是没有来到学校的感觉的。不过随着W带我离开商科楼往学校深处走,在摆脱了主干道的喧闹后,我们才到达学校真正的入口。
或许是因为黯淡的天气,也或许是因为大量欧式风格的建筑,与校园外部的风格相比,校园内部给我的感觉则更有传统英伦校园的味道,数量还不算多的学生更是衬托出了一种庄重感。再加上相比于昆士兰大学更为紧密的建筑布局,行走在内部仿佛有种进入苏格兰高地的庄园的错觉。
然而或许是位于墨尔本市区内的原因,学校的占地面积确实是有些太小了,这种欧式风格的建筑也只有寥寥几幢,没走多远我们就又走到了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而学校其它临近街道的建筑就又变成了商科楼那种现代化高楼,以至于我想拍照都不知道有什么点值得拍。平心而论,墨尔本大学的校园确实没有满足我的预期,至少相比于我所在的昆士兰大学有一定的差距。
参观完墨尔本大学,W带我去品尝了当地一家非常受欢迎的韩国烤肉店,每个人只要一百澳元左右就可以无限量点餐,味道也是相当不错。老友相见后的第一顿饭一般都是互诉近况,而作为还有一年就要步入社会的准毕业研究生,我们聊的最多的话题自然还是找工作的事情。我的家庭条件虽然算不上很好,但是为我在家乡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还是没有难度,这两年我自己的心态也已经从一心冲向大城市转变为了回家过上安稳日子,所以我没有参加2025年秋招的打算;不过W还是希望能够在大城市,特别是在北上广深这种特大城市工作,因此他已经开始准备大量投递简历,在我们吃饭的7月18日他还只是投了二十多份简历,但是到我写下这篇文章的9月6日,他已经投出将近八十份简历了,然而目前最好的进度也只是进了一面,其它大部分则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我们分析了一下,感觉可能还是专业匹配度的问题,W本科学的是工商管理,硕士学的是会计与管理,管理学专业本身就不太好找工作,他投递的岗位都是大型民营企业的销售和运营岗,这种岗位的招聘要求太万金油了,需要员工去完成各种工作,因此什么专业的人也都能去试一试。所以我们最后讨论出的结果就是,他大概率会凭借自己的那半个会计的学历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经验,进哪一家四大或者八大去做审计/咨询吧,但至于能不能做上去,说实话他也是个老实人的性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又非常累,所以估计几年后他还是会回家考公,没什么心机的人在那种地方终究只会被当作底层工具人罢了。
吃过饭我们在墨尔本的市区简单逛了逛。墨尔本不愧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市区无论是面积还是现代化程度,都比布里斯班要好不少,我也是第一次有了来到西方国家大城市的感觉。一路上,W作为东道主,带着我逛了许多地方,墨尔本中央火车站上人来人往的天桥,墨尔本河边刺激的喷火装置,充满了奢靡之风的赌场,还有河岸尽头小型的摩天轮,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聊天的内容也从找工作,逐渐扩展到了各式各样的话题。自从今年2月来到澳大利亚后,我已经很久没和其他人一起逛过这么长时间了,说实话还真有点不适应。只可惜还没有逛多久,我的身体就产生了不适,伴随着身体发冷和头疼,整个人都有种要虚脱的感觉。没办法,我们只好提前结束夜游,回到了W的宿舍。在短暂的休息过后,我和W告别,带着行李前往了旅馆。
下一次见到W会是什么时候呢?我不知道。我是甘肃人,它是山东人;我大概率要回兰州,他如果不去北上广深,也至少会去离家近的青岛或者济南,我们之间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人生总是伴随着相逢与别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会一次又一次地经历这个过程,不过至少我们还留有共同的青春回忆。从苏州到上海再到墨尔本,我们在三座不同的城市产生了交集,无论往后是否还会有交集,我都希望我们未来的道路上开满鲜花。再见了,W,再见了,我的好室友。
四
我独自一人旅行时对两件事的要求非常低,一件是吃,一件是住。对我来说,旅行中最重要的是感受当地的景色与人文,有限的预算就应该花费在这些方面上。因此,这次来到墨尔本,我的居住条件是这样的:
很简陋对吧,这宛如大学六人寝室般的房间就是我这三个晚上的住所了。这种旅馆叫做【背包客旅馆】,类似的旅馆也有青年旅馆和胶囊旅馆,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距离市区核心地段极近,并且价格非常非常便宜,我在这里住三个晚上只花费了110澳元,折合成人民币也只有540元。当然住宿条件就非常简陋了,只能保证有张干净的床,以及能有公用的卫生间和浴室供租客使用。与我在日本体验过的青旅和胶囊旅馆不同的是,澳大利亚的背包客旅馆还为住客提供厨房,住客们可以自行炒菜做饭,也有足够大小的冰箱和储藏间供住客储存食材。只不过这类旅馆也有限制,例如很多旅馆不允许35岁以上的住客住宿,或许这也是为了保证年轻住客穷游的权利吧。
过去我在这种旅馆是很喜欢和旅馆内的工作人员和旅客聊天的,我甚至有过在京都的青旅和一位新西兰老哥以及一位德国老弟连续聊天两小时的经历,但是这次我生了病的身体实在不允许我这么做,再加上我在这里的三个晚上,客厅里正好都有旅客在开party,我不得不选择回到床上休息。也算是我运气好。同房间的住客中虽然有一位印度裔老哥和一位非洲裔老哥,但是我并没有闻到这类人身上常有的难闻气味,虽然大半夜有一位老哥会发出声音巨响的鼾声,但是连着三天都没有对我产生影响,也确实是一件稀罕事。
比较遗憾的是,我忘记拍摄旅馆厨房的照片了,我还是第一次在超市以外的地方见到那么多的平底锅。在餐厅后厨那里才有的大灶台下,居然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平底锅,并且每一个平底锅的把手上都贴有写有主人姓名的标签,并且除了深夜以外,几乎找不到没有人的时候,无论什么时间进入厨房,都会有背包客在炒菜。穷游世界的背包客啊,我又想起那位新西兰老哥了,或许当我写起我在日本旅游的游记时,会详细讲讲他的故事吧。
五
在19号到21号累计两天半的时间中,尽管身体仍有不适,我还是将市内比较著名的景点逛了个遍。鲜有人知的是,从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直至1927年迁都堪培拉,墨尔本一直都是澳大利亚的旧首都,因此,墨尔本市内还留存有国会大厦、最高法院、联邦监狱等旧首都时期的建筑。现在这些建筑都已经不再承担过去的职责,而是开放给游客,供游客感受墨尔本的历史文化。
与许多年轻的中国游客一样,我的攻略也是通过小红书制定的。能查询到的帖子大都千篇一律,即从市中心的福林德斯街火车站出发,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绕一个几乎覆盖核心市区的大圈,就可以逛完墨尔本市内的所有建筑。当然,墨尔本是个大城市,想要徒步参观完所有有名有姓的建筑,没有一天时间是做不到的,好在我预留了两天半的时间,足够我慢慢达成这个目标了。
墨尔本市内的旅行一直持续到了21号中午,一方面是身体的不适使我无法快速行走,另一方面则是这几天的天气实在是不太好,呼啸的大风和夹杂在风中的渣子般的细雨,甚至使我20号整个上午都无法离开旅馆一步。因此,尽管有两天半时间,我也只是堪堪将必打卡的景点参观了一遍,并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了解这座城市,也确实是非常遗憾。而随着我搭乘21号晚上的飞机回到布里斯班,我的这趟墨尔本之旅也画上了句号。
消费金额:4971.78元人民币
六
在写下这篇游记之前,我在想,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次墨尔本之旅,那么哪个词语是最合适的呢?随着我敲下一个个字符,又粘贴上一张张照片,我意识到了,【遗憾】,是最合适的词语。由于考试时间的原因,我没能预约上墨尔本市郊的著名游玩景点;由于天气原因,我遭受了感冒的折磨,进而影响了我参观市内景点的进度;由于学业原因,我和室友W重逢的时间只能持续短短半日;甚至在为这篇游记寻找合适的照片时,我在众多照片中,都难以找到更为丰富、更为亮丽的照片,我的这篇游记也因为正文内容的不足而显得有一些虎头蛇尾。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旅行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突发情况都会对既有计划产生影响,十全十美的旅行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当旅行受到影响时,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让自己尽可能感受到旅行带给自己的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欣赏到不一样的美景,还是了解到不同的人文,甚至是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些都是旅行的意义。或者即便只是简简单单的品尝到从未尝过的美食,看到了异国风情的妙龄少女,这些也都是旅行的意义。
而关于这次墨尔本之旅的意义,我想我已经在游记的开头提到了。我来到了从小就听说过的城市,见识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西方国家CBD,参观了修建于两百年前的老式建筑,虽然没能更为详细地了解这座城市,但是也足够我能在他人面前对这座城市侃侃而谈了。更何况,我还写下了这篇游记,虽然只是一篇文笔青涩的拙作,但它也确实记录下了我在一座异国城市中的印记,我最初的目的也得以实现,简直就是双赢,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最后,就以我在维多利亚市场上购买的考拉纪念品作为结尾,来为这篇墨尔本之旅游记画上句号吧。
(字数:5777)
2024年9月10日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Comments NOTHING